緬懷先賢-賴梓文點傳師 / by 管理員

前言

朔自1958年八月五日天生聖堂始創至今,已五十四年,在歷史的長河中,長江後浪推前浪,前赴後繼、綿延不斷著,留下先人的足跡,點點滴滴、辛苦辦道、傳道的艱辛路程;後學自1974年求道後,耳濡目染、親眼所見、所聞,至今後學所學的莫不師法其精神,免於遺忘在歷史的歲月洪流,蒙昧自己,失了根和精神的底蘊,因為人總是健忘的而越來越疏離,以致失其根而昧於道,真是可惜;故此轉載先賢遺留的故事再現於世,見其文如同見斯人在世,一生的經歷,回憶著辦道的歡樂時光,如同長燃慧炬,能夠照亮我們一生修道的旅程,永遠光明和溫暖,繼續尋找桃花源,再鞭策探索自己,繼續成長。


賴點傳師,台北縣、瑞芳鎮、牡丹坑人,自幼在鄉村長大,本性善良,為人忠厚篤實,年輕有為,曾經在礦場做開採工作,採礦很危險,但為著生活也莫可奈何?台灣光復後,續在三峽煤礦做開採工作。1949年間,在偶然的機緣之下,由朋友引渡求得真理天道,善根深厚,當下了悟人生是苦海,即努力研究真理,道學禮儀,人生哲學,漸漸半聖半凡,參予修道、辦道等工作,到處隨緣,渡人成全,誠心可加,積數年的經驗,於1951年便提拔為點傳師(當時由大陸剛傳入台灣不久);佈道四方,遍及樹林、鶯歌、桃園…等地宣揚妙理,換醒迷津,認真教導後學,勤修聖道,雖家住樹林,但仍遊走各地,宏揚真理天道;1961年辭掉危險的工作,全心投入道場,宣揚真理,為道效命,又回歸至瑞芳一帶,並開荒蘭陽、頭城、羅東、冬山等地,積極推展道務,櫛風沐雨,任勞任怨,承上啟下,平易近人,見道成道之精神,是一位學養兼優的點傳師,替師分肩,桃李盈門,培育許多人才為道中所用。

1978年之後,桃園周麗卿,樹林楊寬善、賴梓文等點傳師發心跟隨王老前人學修,由桃園、樹林、宜蘭、羅東等地區數十間佛堂併入玉山系統,而賴點傳師仍遊走各地參辦道務,到1985年蘭陽地區道務轉由天生聖堂輔導,並由賴點傳師負責,廖金田壇主為中心,天生聖堂配合。1987年起,廣興李阿微設壇,十月廿五日開荒宜蘭成功,馮昌讚、李阿玉設壇,次年廖壇主又增設一堂為中心使用;道務發展迅速道親增多,班期密集,道親踴躍精進,此時顏銀銅與李碧雲壇主夫婦發新捐獻土地,隨後發起籌建蘭陽佛堂之熱潮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、團結一致,眾志成城,克服種種困難,終於1992年十二月四日落成典禮,承蒙活佛師尊降壇訓示,賜號『寶蘭聖堂』。

此後,賴點傳師便常駐於寶蘭聖堂,慈悲施教,開班授課培養人才,鞏固道基,偶而到台北、鶯歌、冬山、羅東來回遊走,對寶蘭貢獻很多,由無到有,功德無量。

2004年八月八日蒙母恩召,駕返理域,享壽八十二歲,功圓果滿,德高望重,精神永垂不朽,留給天生與寶蘭眾道親,永懷典範與感恩思念。


結語 

如今邁向2012年,回憶起上述六位先人,也是我們的點傳師前人輩,開荒天生聖堂,歲不我予,在生命的盡頭,用愛心與堅持,甘願用盡自己最後一分的力量,持續散發著對道的護持,撒播道的種子,艱辛的歷程,半聖半凡實踐著,道德良知、根源的反省;推及至對眾生生命的愛,人格的成就和淑世的理想,就是「我思故我在」對心靈的探索;建立起心靈信仰 ─「求道」─ 心靈的故鄉,自覺的探索。守護著、灌溉著道親們的成長,就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喜悅,雖然在每個時代都有智者,無怨無悔的付出,默默的肩負著,拯救人類思想的重任和使命;他們的精神完美的典範,在信仰之路上我們不斷見證著,融入現實的生活中,帶出信心的力量,真心付出實至而名歸;深藏在每一個人的心房,啟發心智的成長,源源不絕的動力,帶領我們向前航,寫下最後一頁輝煌的歷史,我等道親秉持先人的精神,繼續向前行;並加以發揚光大。

我中華文化淵遠流長,始自黃帝、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武、周公、孔、孟而一貫道蘊藏至弓長、子系;歷久彌新、萬世普傳。於今科學昌明、資訊、網路、雲端…等科技,尚足以使年青學子對宗教信仰,一股熱烈追求的欲望,有增無減,探索自己深層的朝聖之旅;就是我們一貫道弟子窮理盡性、持之以恆,深獲社會好評、政府所稱道;天生聖堂秉持於此,五次的遷徙,仍不足以滿足對「道」洗滌的法喜,眾道親發願始有今日莊嚴的道場,永續傳承我中華文化的特色,和五教聖人的真理,在歷史上、在傳承上,意義深遠;足以啟發人類的心靈思想,使後學感懷,飲水思源,有如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的喜悅;由於先人的同心協力,使得這項傳道的偉大工程繼續不斷的傳衍,我們道親等秉持,「薪火的傳承、緬懷先賢、行者的足跡」;始終如一,至誠所望,也是我們衷心的唯願。共勉之。

後學 楊進田 敬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