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論語‧八佾》:「子謂《韶》,『盡美矣,又盡善也』。謂《武》,『盡美矣,未盡善也。』」「美」指形式美好、樂聲動聽,「善」指樂曲所含道德內涵。〈武〉是彰顯武王伐商的戰功之樂,〈韶〉是歌頌舜帝之德治,由此可見孔子的審美標準是美善合一。《論語‧陽貨》記載:「樂云樂云,鐘鼓云乎哉?」孔子認為音樂並不僅僅是樂器演奏而已,樂的平和要能調劑人心,使人依禮中節。
《史記‧孔子世家》載:「古詩三千餘篇,及至孔子去其重,取可施於禮義,上釆契、后稷,中述殷周之盛,至幽厲之缺。……三百五篇,孔子皆弦歌之。」孔子刪詩書、訂禮樂,著重於可施於禮義者。
禮樂合一,藉由禮樂的表現呈現仁的精神,是王老前人心念之所繫,並於民國七十二年創立一貫道玉山寶光聖堂聖樂團,數十年來,聖樂團謹遵王老前人創團之精神,不敢稍怠,並繼續努力,依此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