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敬畏天命】


一貫道寶光玉山王壽老前人

本事

王老前人,諱壽,字柏年,號一興儒,台灣省嘉義縣布袋鎮人,祖籍福建省南安縣長萍鄉四十四都。生於民國九年十二月廿四日(農曆十一月十五日),於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七日成道(農曆三月八日),享壽九十五歲。父諱老撑,母許氏諱弋,育有二女六男,老前人排行第五,出生時,其父取家中四位男丁如一巢鳥雀,命名為“巢”,登記戶口時因「巢」與「壽」閩南音同而記為「王壽」,遂以為名。

日據時代實施皇民化政策,禁漢文改姓氏,然老撑公素好中華文化,老前人受其沾溉濡染,迂入私塾研讀四書五經,勤奮進取,以日讀日文夜念漢文方式學習。曾自謙涉獵未深,但對傳統道德文化價值已銘記於心,隱然鋪墊日後弘揚一貫道的基礎。

民國二十二年,老前人畢業於布袋公學校,以優異成績考上提供日本學童進修的高等科餘額,但家貧而放棄。中斷學業後,老前人成為電線技工,後考進日據時代的遞信部(同今電信局)與嘉義專修工業學校(今嘉義工業職業學校)。任職於遞信部時,在颱風天搶修電話線路,必須忍受電流通過之苦,確保通話順暢,這樣的訓練影響到日後面對官考時的態度:不必畏懼一時苦痛,應放眼天下並心懷眾生。

嘉義專修工業學校畢業後,由日軍台灣總部台南州知事甄選至新加坡參與對抗英軍工作。退伍後,老前人思考自己與家人專長,同時學習承包及管理工程,成立天源營造廠,自己負責建築設計與建料的採購。老前人秉持著「抓緊時機、把握當下」的座右銘,以誠信謹慎的做事態度與在軍中奠定的良好人脈,使得天源營造廠的生意興旺發達,順利取得「臨時甲級營造廠」的執照。

緣分,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。老前人因事業需要而拜訪鄉鄰邱搿先生。過去邱先生對老前人印象極佳,如今見其英姿勃發且志向高遠,遂樂於相助,惟請老前人答應娶其已去世五叔邱吼先生的女兒邱鸞嬌小姐為妻。

邱老前人是屏東縣大埔市人,出生於民國十六年六月十五日,十二歲時以全校第一名畢業於屏東大宮國校(今仁愛國小)並保送女中,但因家貧無法繼續就學,師長介紹至屏東糖廠擔任職員,二年後轉至舅舅楊添亭醫師的妙春醫院擔任護士。時逢戰亂,國家急需醫護人員,遂參加志願役護士考試,為全屏東縣僅有的二名錄取者之一,其資格可代理醫生在戰場上治療傷患。

後來因為美機轟炸,房屋受損,而搬至嘉義大堂哥邱搿先生家避難。邱母黃非女士育有二女,起初並不贊成長女嫁到貧困的地方吃苦,但經大侄兒邱搿先生的分析解說,並以他獨特的識人眼光做保證,雙方家長終於歡喜同意。民國卅四年,老前人與邱老前人結為連理,共育有三子。
 


道業

一、求道因緣


民國三十四年起,布袋與廈門開始有了貨運的通航,隨即鎮內商賈雲集,商務熱絡,太平路上人潮熙熙攘攘,使布袋贏得「小上海」的美譽!上天的順考,隨著老前人事業的飛黃騰達,也逐一展開。除了天源製造廠外,老前人亦經營砂糖、咖啡、黑煙(油漆原料)…等販售。

以砂糖買賣為例:每次進貨數量即多達千餘包,自家空間不足使用,遂四處借放於里鄰親朋好友家中。出借者需要時即可自行取用,而收取款項時,皆需出動載貨卡車,再將一袋袋鈔票存入倉房。在朋友的建議下,老前人向一位住在台東的日本人買下了大量的咖啡豆,而日人遣返回前,也將手上數十甲的咖啡田贈予老前人。

民國三十五年,為了擴大咖啡生意,老前人特地前往上海勘查市場,更購買一艘三百噸級貨船以便載運咖啡。時值上海七月炙暑,卻見一老和尚趺坐於地,雙目緊閉不言不語,前有一布幔寫著勸善文字,另一面自述為浙江人,十五歲即入崑崙山求道云云。老前人甚感詫異,欲前往詢問,卻聽到老和尚言:「齋戒三日再來。」三日後老前人前往老和尚處,兩人相距四、五尺時,老和尚瞠眼說道:「王壽,王壽!回去,求道,求道!」隨即闔目不語。

一個月後,載滿咖啡豆前往上海的貨船,在淡水外海遇到颱風,連船帶貨翻覆沉沒,所幸船上七人皆獲救。禍福相倚吉凶同域,也是上天旨意老母慈悲,不久後老前人聽聞二哥提到求道之事,內心曙光久隱乍現。

二、領命伊始


老前人的二哥王炎 (後領命為總點傳師),幼年讀過私塾,漢文根基紮實。見老前人因生意挫敗而鼓勵他:「人生無常,不如早日求道。這次求的道是真道,所言皆以四書五經為依據,所勸則是為善盡孝之道理,你就到義竹的聖堂看看。」

民國三十六年五月,老前人與二哥前往義竹翁青草先生的聖堂,適逢蘇秀蘭老前人以北京話講道,鄭光榮先生逐句翻譯,當下觸動本性覺醒,成為蘇老前人領命後的第一位受點者。聽完三寶後,深信「真理天道,性理真傳」為不二的信仰法門,旋即積極辦道,從家鄉開始進行傳道的工作,將以前讀過的四書五經,一點一滴地向親友傳播。

同年八月廿二日(農曆歲次丁亥七月七日),老前人設「信民堂」於布袋鎮大寮九十三號家中,擔起壇主使命,替師渡眾代母傳燈,也一了五月求道時的心愿。此後,老前人一面經營事業,一面宣講經訓,同時向外開荒,道務自此蒸蒸日上。

辦道初期,老前人受上天感召,全心全力投入道務拓展,有時數月未歸。邱老前人曾修書一封,言及「夫君辦道外出將近半年,猶如大禹治水九年,三過其門而不入,兒子倚門思念矣!」老前人之慕道好修,可見一斑。此乃天性所發,憫眾生陷疾苦而精勤修辦,胸懷天下援之以道。

民國卅七年底, 潘道長華齡來臺灣視察,奉 孫師母之命任命點傳師,總共有四位名額。寶光組陳文祥老前人、楊永江老前人、林夢騏老前人及蘇秀蘭老前人等各向 潘道長索取兩個天命,老前人(當時為壇主)也是被推舉的點傳師之一。 潘道長為此甚為苦惱,老前人當場表示,「溫良恭儉讓」是修道人應有的美德,願意讓出這次取得天命的機會。三個月後 潘道長來信,提到 師母準備在香港九龍接見全國道親代表,臺灣寶光組有八位名額,並指派王老前人參與。

是年八月,王老前人前往香港覲見 師母,事後敘述:法會之中只覺 師母全身充滿佛光,無法正視,面目隱約可見。點到「王壽」的名字,起立回應時, 師母說:「王壽,來給師母祝壽,太好太好,師母賜你以後多福多壽。」 師母的鼓勵更堅定了老前人傳道的信心。 師母親授天命,交付普渡三曹之重任,並贈予「百字金言」,成為寶光玉山一脈之傳承至寶,也是本脈安立佛堂之標準中堂擺置。


-中 堂-

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

-楹聯二對-

道朔伏羲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至弓長子系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法藏神卦在詩書易象春秋禮樂學庸彰普渡收圓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諸君是聖母原人到此尚不加修會龍華有誰作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我等皆恩師弟子來斯勤將學習居佛世無限深情


老前人領命回台後,感戴天恩浩蕩,更感念 蘇老前人保舉之恩,因此全心全意投入道場。為提昇道親素質,從教育著手宣講義理、成全親友,並親手抄寫《一條金線》、《慈諭及機訓》等書冊,發給道親研讀和推廣。

三、道務啟輅


寶光玉山肇始於信民堂,早年發展賴以商養道、藉商弘道方式發展道務,燎原台灣各地:民國四十年,於高雄中學斜對面成立雜貨舖天一行,渡化當地商場朋友;民國四十一年一月一日,與侯東平總點傳師、蕭順正副總點傳師、黃江河副總點傳師等合夥在鳳山開設天源醬油工廠,並設立天源聖堂;民國四十二年天法醬料工廠正式營業,同時設立天法聖堂;民國五十一年元旦,天彰油廠設立,新的員工加入生產行列,也代表著新道親們,傳承著渡化的使命。

民國五十五年農曆四月廿四日,天帝聖堂(全國優良寺廟)正式接線至寶光玉山,為本組脈第一間大型公共佛堂。自此,老前人依據政府民生育樂的政策,奉行儒家禮樂教化,將一貫道的教義與之結合,開設:四書五經研究班、道學研究班、佛學研究班、書法班、國畫班、插花班、幼兒教育班、素食推廣烹飪班、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班等,深得政府信任。

老前人為實踐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,在全省各地廣設慈善功德會,推行慈善教化工作。從民國五十八年起,陸續成立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市關帝聖堂(全國優良寺廟,附設愛心功德會),玉山寶光聖堂(全國優良寺廟),香光聖堂(全國優良寺廟),崇德聖堂(全國優良寺廟),宗祖聖堂(全國優良寺廟),寶生聖堂(全國優良寺廟),天彰聖堂(全國優良寺廟,天彰慈善協會獲全國優良獎),天生聖堂(慈善愛心功德會),天僔聖堂,寶蘭聖堂,天恕聖堂,玄光聖堂,寶儀聖堂,寶經聖堂,彰和支會(永道聖堂),天士聖堂,聖啟聖堂(優良基金會),宗和聖堂,天桐聖堂,天衙聖堂(高雄市天明功德會),聖真聖堂,天園聖堂,天民聖堂,永寶聖堂,寶蓮聖堂…等等公共道場,承上天慈意,於政府鼓勵推廣的教育與慈善工作中,落實修辦理念。

國內道務規模底定後,國外道務亦如火如荼展開,現在中國大陸、日本、越南、柬埔寨、美國、加拿大及南非賴索托都設有道務中心。

四、南屏玉山


民國四十八年底,寶光組 蘇秀蘭老前人辭世,老前人擔起道務大任,協助 師母老大人辦理收圓大事。因緣際會下,蒙上天器重,開辦渡大仙佈置天盤一事,期間仙佛結緣屢屢提及「玉山」一詞,至民國五十五年更點出「玉山起點,震開戊己」字眼。時下無人知此涵義,道親猜以玉山頂峰建設道場,甚至臆測以玉山為玄關。

民國六十二年蒲月之望,大善者周尤合理信士願將其夫周德川先生於「台南南化玉山村」山坡地遺產捐獻,老前人慎思考量不敢接受,遂邀諸善信登上一觀:果然『果木際天,千里蒼翠,香風陣陣。前有雙象鎖水,後有烏山凌霄,左有大谷龍蟠,右有峻山虎踞,中有月琴仙穴,環流浮洲如珠,真是五行相生寶地。』眾喜恭受,遂知天示實現,顯化諸真。

當時女性有「嫁出祭難返,未嫁葬難歸」的習俗,以及仙佛飛鸞指示「玉山起點白陽塔」,於是老前人籌備建設寶光塔,讓在道場捨身辦道之清修人員返天復命後,有歸根之處。民國六十四年,寶光塔在道親胼手胝足下落成,履現了蘇老前人的遺願,也落實了孔子說的: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慎終追遠的孝道思想,自民國六十五年起,每年清明舉行祭祖大典緬懷先人恩德。同年,玉山寶光聖堂白陽聖殿落成。無極天母殿亦於民國八十二年鼎定,每隔三年以古禮雅樂佾舞祭天。

曾有一知名地理師來訪,大讚聖堂與周圍環境鍾靈毓秀,卻感嘆主事者將靈氣最佳處建塔而非建廟,流失財源廣進的機會。老前人回答:「聖堂為 老母所居,寶塔是先靈之厝。 老母化育萬物神通廣大,何須賴以靈氣! 先靈雖以求道,但如有靈地修煉,不僅修持容易,更可庇蔭後代子孫,綿延流長。子孫幸福美滿,則可激發修道向善之心,世界大同之理想才可早日實現。至於錢財,不必強求!」建塔時以人為本的初心,不容於當時的風氣與環境,讓老前人背負了「有塔無廟、有拜亡靈無拜神佛」的指責。

後來老前人口述寶光玉山建設,從寶光塔、白陽聖殿、香客大樓、迎賓大樓、功德堂至無極天母殿、景德公園等等,感念一切乃上天安排,非人力可預期。所謂「人道圓滿,天道達成」,建設上,首先建設寶光塔,慎終追遠,孝悌為先,寄義入世盡份;其次,禮敬仙佛,遵從聖賢仙佛的腳步,建設白陽聖殿,寓意出世超凡;最後,萬法歸一,九六原人盡還 母懷,建設無極天母殿,隱含達本還源。所有建設,由眾道親一磚一瓦親力完成,大家盡心盡力,行功了愿。玉山寶光聖堂乃本組脈道務總樞,建設擘劃持續進行當中。

五、身繫囹圄


西元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,台灣省全境宣佈戒嚴。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五日清晨六時,調查局以寶光聖堂的九龍壁及「玉山起點王道興」的訓文內容,研判老前人有「稱王稱帝」企圖,出動三十人至開元路家中搜查並且以叛亂嫌疑將其逮捕。於風聲鶴唳中,邱老前人堅毅不屈,一則接續王老前人未竟之玉山工程;二則安撫道親,主持道務運作,俾道務推展不致中斷,道親信念不致動搖;三則尋訪央人營救。

為期十個月的偵訊拘押後,雖罪證不足,警備總部仍於民國六十六年十月二十日,裁定感化教育三年,十二月廿三日複判後移交土城「仁教所」 - 仁愛教育實驗所。監禁於警總看守所期間,軍法為上,家屬不得聘請律師,老前人曾在調查局人員、看守所所長、主委、軍事檢察官及軍事檢察長前坦然表示:「王姓一家清白守法,若是因傳道有罪,願為道而死接受槍斃,只求政府解禁一貫道。」

文王囚羑里而演八卦,子思困於宋而作中庸,三年十個月的官考,對老前人來說實為上天的恩澤。在接受感化教育時,老前人曾立下心願: 要「感化」仁教所中的所有人員,包括管理人員和接受感化教育人員。尤其是基層管理人員,雖然職位不高也沒有什麼決策的權力,可是透過他們,多少可以讓非道親人士了解一貫道的真實面,對於一貫道的合法化會有所幫助。

當時政府預算有限,仁教所是列管不良份子之處,經費自然難以撥下。老前人發揮年輕時的專長,成立工程隊,負責整個獄舍的修繕工程,利用廢棄營房,拆下可用材料加以修繕,改善居住環境。另外,仁教所也是外島管訓份子回歸社會前的中途站,雖然在外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感訓,但是流氓習氣仍根深蒂固,教化工作就自然而然交給了老前人。

老前人會用每個月考試優等獎金和管理倉庫約一千多元的收入,讓大家買一點香菸,暫時滿足菸癮,安定情緒,或是託邱老前人為受刑人購買棉被、藥品、日用品等必需品,有時也為他們準備些食物,大家一面享受這點微薄的牙祭,一面聽老前人講道,如沐春風。因為受到弟兄們的愛戴,當分配吃力的勞動工作時,弟兄們都會私下幫忙完成,目的是不讓老前人過於勞累。這段磨難,若因此促成了日後一貫道的開放,實功不可沒。

民國六十九年,老前人出獄後,並未因此怨懟攻訐政府,反而以道場資源配合政府地方政策,爭取雙贏。民國七十五年,老前人獲選全國模範父親;民國八十四年,由前李總統登輝先生親自頒發華夏獎章;民國八十七年,獲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;民國八十八年,榮獲八德獎;民國九十三年,政府以白色恐怖賠償,替老前人洗清含冤。

六、重起新猷


民國七十六年,一貫道合法在即,老前人有感於渡化工作必須更加積極投入,修辦精神必須提升,故將本脈寶光玉山之行政組織規劃做全面檢討,採納由美回台的王秋華博士之建議,打破道場固有藩籬,將玉山組線重整編制。改編的首件工作,即是將玉山寶光聖堂申請為「財團法人玉山寶光聖堂」,財團法人的特色是以社會公益為目標,若目標未能達成,將交由政府接管。

王老前人此舉即是以社會公益為念,以世代傳承為念,全無私心的表現,並期勉寶光玉山的道親們也以公為重,弘道愛人。成立財團法人後,道場體系健全與否,影響著道親們於道場的歸屬感與認同感,故成立八處一團,以下為各處團簡介。

行政處
無規矩不成方圓。行政處是本組脈道務推展的樞紐,人事行政制度的建立執行、公文收發呈核用印、文稿擬定印製、訂定年度計劃、策劃各類活動,以及本組脈道務規劃、開發、統計,與時並進須做研究與興革,都是行政處的職掌範圍。
另外,定期召開董監事會議、常務委員會、委員會及信徒大會,目的是希望可以有效率地達到道場運作機制,檢討缺失、反映民心,進而達到上行下效。

財務處
「財務處」的成立,主要是執行處理日常現金支付、管理、記帳、報表編製、稅務法令、以及銀行往來等出納相關事務。聖堂的建設與日常運作所需,皆來自全世界道親、信眾們的資金捐款,取之於十方,用之於十方,眾生的每一分款項都能加以善用於聖堂及所有道親們的公共事務上。

「儉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。」老前人秉持著「公心一片」的修辦精神,堅持財務公開透明,務必做到三清四正中的「錢財清」,在經手每一分眾生的心意奉獻時,期勉自身與道親們藉由外在的不貪不求,進而內德修持,達到俯仰無愧於心之境界。

建設處
老前人於玉山寶光無極天母殿落成銘文指示:「……祖師憫眾生之愚妄,思拯世人出於水火,是故應運而出,大明正道之旨。凡曰天、曰上帝、曰如來、曰真主者,皆是無極老母應化。明我道者,即是道親;世界生民,皆吾同胞。我將一一救其迷惘,入吾法舟,脫離毒海,共返理天。此乃千聖一貫之心傳,而我眾道親大施無畏以成寶殿之真義也。銘曰:寶殿皇皇,聖堂莊莊。眾親到此,修德芬芳。仁愛平等,敬遵綱常。大劫遠退,正道斯張。萬教同源,世界永光。」

結合宗教與美學是玉山寶光聖堂各項宗教建築的最高指導原則。玉山寶光聖堂由已故陳峰永總點傳師設計,將一貫道義融入建築中,一殿一堂、一池一亭,暗藏哲理天機,意涵深遠,莊嚴宏偉,在一貫道各組線間獨具特色,引為效尤,在宗教建築上,頗具代表性。

總務處
《孟子‧滕文公上》裡:「一人之身,而百工之所為備。」而事的促生、進行、完成,有賴各項條件具備,各種能力配合,方能成事。舉凡環境與器物之維護、財產管理、庶務支援、膳食準備、物品採購、活動聯繫、交通調度、安全維護……等等,皆由總務處負責。該事務或需具經驗者專門執行,或需集合眾人分工合作,繁簡不一、難易不同,是促成圓滿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。

啟發善性的方式很多,執行庶務過程中,人們因發露真誠而直下承擔,或行而起悟,亦是成全人們發現本性仁心的方式。總務處也發揮「道場即是家」的功能,宣導慈心於物,齊同仁愛,憫人之苦,施恩不求回報之奉獻精神,讓眾道親每每回到玉山寶光聖堂時,都有強烈的歸屬感。

教務處
《說文解字》裡:「斅,覺悟也。」道場教育是為了讓道親們透過學然後知不足,知不足而覺悟,覺悟而自省,自省而後修,循環往復,直至有所成。知什麼不足?知人生追求物質上的滿足、財色名利的成就並非究竟,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層次,找到超生了死的究竟方法,學習聖賢仙佛,真修實煉,認理實修。

民國七十六年,一貫道合法化,渡化工作要更加積極,而教育理念的培植迫不可待;七十七年,教務組成立(後更名為教務處);七十八年,計畫性的教務工作正式推展,依次展開,迄今,每年固定舉辦「喜捨清修班」、「與道同行」、「五年一貫學制」、「三年制研究班」、「小天使夏令營」、「高國中夏令營」、「大專暨聖務人員傳燈營」、「長青成長營」、「點傳師進修」、「五元及第讀經會考」、「講道人員評鑑」……等,務使修辦人才理念正確、道親素質提升,期能落實老前人主張的「家庭佛堂化、生活修道化、傳道普遍化、真理科學化」的入世修行。

司禮處
《禮器》曰:「忠信,禮之本也;義理,禮之文也。無本不立,無文不行。」《論語》曰:「不學禮,無以立。」《釋名》曰:「禮,體也。言得事之體也。」禮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,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標準。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為規範,便「禮達而分定」。
道場特殊的禮儀規範,多由首任處長前黃昭榮總點傳師費神研擬制定。玉山寶光聖堂每年春季祭祖大典及每三年一次的秋季祭天大典,司禮處負責祭典禮儀、禮生研習,研擬一套後台工作須知,讓每年的祭典都能順利圓滿完成。

為使各分會、地區的聖道禮儀一致,司禮處每年舉辦「點傳師聖道禮儀研修班」、「壇主人才聖道禮儀研習班」、「辦道操持進修班」等。並因應道場中婚喪喜慶的禮節需求,研制適合道場的禮儀,讓道化禮儀不只表現於祭典儀式,更深入日常生活中的禮節規範。

公關處
《大學》首章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新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開宗明義告訴我們己立立人,化人心為良善。王老前人、邱老前人獨具慧眼,關心傳承延續,以及對外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,因此設立本處。對內,引導下一代進入道場學習;對外,與友組及機關團體交流觀摩學習、對社會大眾宣傳介紹,內、外並行,其下有志工、聯誼、新聞聯繫、文宣、攝影、康樂、招待七課。

自公關處設立以來,致力於舉辦相關活動,引領青年們進入道場學習儒家精神,藉由服務奉獻體悟做人處事的道理與學習修辦道的精神。同時也積極與公家機關、友組、公益團體等外部相互接軌交流,互相學習觀摩,增進彼此情誼,彰顯道務一貫精神。公關處以此方式,對內對外不遺餘力,透過「教育、交流、宣傳」發揚弘道精神,並將道學實踐於日常生活,做到「入世修行」,促進人倫和平。

海外處
《一貫道疑問解答》:「時值三期末劫,降道原所以拯救善良,現在未經渡出苦海之九十二億原子,均需普施渡化,明善復初,使大道行於天下,完成世界大同」, 濟公老師曾說:「我們要樹立一條正確的道路,讓千萬人安安穩穩的直上。」 師尊、 師母將大道傳至大江南北,及台灣、韓國、日本、緬甸、香港。 師尊歸空了道, 師母承續慧命,開荒佈道,民國64年, 師母歸空了道,大道已傳至十六個國家區域。 活佛恩師慈心叮嚀─讓千萬人沐浴在天恩的浩蕩,此即海外處的使命,更是兩位老前人所殷殷期盼且全力支持的。海外處立志作為引領眾生登法船的燈塔,讓海外道親找到歸鄉之路,讓還沒求道的原胎佛子都能上法船。

聖樂團
《論語‧八佾》:「子謂《韶》,『盡美矣,又盡善也』。謂《武》,『盡美矣,未盡善也。』」「美」指形式美好、樂聲動聽,「善」指樂曲所含道德內涵。〈武〉是彰顯武王伐商的戰功之樂,〈韶〉是歌頌舜帝之德治,由此可見孔子的審美標準是美善合一。《論語‧陽貨》記載:「樂云樂云,鐘鼓云乎哉?」孔子認為音樂並不僅僅是樂器演奏而已,樂的平和要能調劑人心,使人依禮中節。

《史記‧孔子世家》載:「古詩三千餘篇,及至孔子去其重,取可施於禮義,上釆契、后稷,中述殷周之盛,至幽厲之缺。……三百五篇,孔子皆弦歌之。」孔子刪詩書、訂禮樂,著重於可施於禮義者。
禮樂合一,藉由禮樂的表現呈現仁的精神,是王老前人心念之所繫,並於民國七十二年創立一貫道玉山寶光聖堂聖樂團,數十年來,聖樂團謹遵王老前人創團之精神,不敢稍怠,並繼續努力,依此前行。

七、敬天法祖


《荀子•禮論》曰:「禮有三本: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類之本也;君師者,治之本也。無天地,惡生?無先祖,惡出?無君師,惡治?三者偏亡,焉無安人。故禮,上事天,下事地,尊先祖而隆君師,是禮之三本也」。

禮,是對天地、祖先、君師誠敬心意的具體表現,從天地到祖先、君師,這時空之內的人際互動,都在禮的範圍中,禮的作用是別異、作為權衡標準與行為規範。事天地屬形而上的範圍,落實在實際面,即是對君親師的尊隆,也透過具體的孝父祖、敬君師禮儀,讓人收束心念,而感戴天地,追求溯本還原,此即本組脈祭祖、祭天之用意。

祭祖
《禮記‧祭義》:「祭不欲數,數則煩,煩則不敬。祭不欲疏,疏則怠,怠則忘。是故,君子合諸天道:春禘秋嘗。」老前人擇訂於每年清明節前後,舉行春季祭祖大典。祭禮依古禮進行,由老前人主祭。首先由「鼓三嚴」揭開祭祖大典的序幕,而後由主祭者、陪祭者將明德堂、進修堂、至善堂等列祖列宗靈牌神位恭迎至祭祖殿堂,於獻供禮後,行上香禮、初獻、亞獻、終獻以至望燎、送神,儀式圓滿完成。在隆重肅穆的氣氛,道親們對先祖追思緬懷,亦感念傳承道脈、建設道場的聖哲先賢。

「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」《周禮•地官•司徒》曰:「祀禮教敬,則民不苟。」將祀禮列為首教。中華民族歷久長存,其因就在於有孝道的連繫;通過祭禮,學習孝順長上,呵護晚輩,故祭祖不只是祭祀鬼神,更是人道的宣揚。《道德經》曰:「死而不亡者壽。」人必須有道,人死而道存,方能「死而不亡」。在祭祖過程,在世子孫應省思:是否圓滿人道?是否利益眾生?能否死而不亡?這也是老前人最重視的教化之舉,因此每次祭祖之前,都安排講師先行講解祭祖的真實義,激發道親們對祖先的感恩情、報恩心,這是寓潛移默化於祭祖省思之中,也是老前人「生活修道化」理念的實現。

祭天
九六原史,三陽開泰,青陽期,道降於君王將相;紅陽期,道降師儒大夫;白陽期,道降於火宅庶民。清末以降,帝制崩壞,還權於民。老前人為彰顯 明明上帝懿德,喚醒世人心中善良本性,回復謙卑態度並懂得感恩,透過敬天地、禮神明,希望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人的本性回歸自然、平和均衡,而後共同促進世界大同、恢復堯天舜日的昇平景象。

民國八十二年玉山寶光聖堂無極天母殿落成,舉行明明上帝秋季祭天大典,由老前人主祭,祈求昊天上帝及諸神神聖護庇眾生,災劫遠屏,天下得以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,在當時雖未獲友組部份長者的認同,但是老前人並沒有因此而氣餒,更沒有因此而放棄對禮樂人才的栽培。

祭天除了共同祈求風調雨順、瑞氣祥和、國泰民安,更揭示「性受於天,天受於道;天不違道,性不違天。」旨在教民明白皇天之德、自然之理,使眾生再度與天親近,蓋天理明則良知現,良知現則道義生,道義生則行正心慈,天下大同之理想亦可及也。
天命靡常,惟德是輔。萬物本性一也,人為一器,當求明心見性,率性篤行,盡份了愿,修德以配命。

老前人自求道後積極傳道,所到之處即開荒成全。即使身陷囹圄,不怨不瞋,廣施博愛;繫獄期間,仍關心道親,寶光玉山建設不輟;離獄之後配合政府,更積極重啟新猷,全副投入。自尋地、建塔、祭祖、建殿,至無極天母殿落成,舉行祭天大典,老前人常言此皆天意安排,非人力智慧可預期,惟敬畏天命,尊道貴德,允執厥中,誠於中,形於外,方圓動作皆歸神理。

王壽老前人生命光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