緬懷先賢-劉家發點傳師 / by 管理員

前言

朔自1958年八月五日天生聖堂始創至今,已五十四年,在歷史的長河中,長江後浪推前浪,前赴後繼、綿延不斷著,留下先人的足跡,點點滴滴、辛苦辦道、傳道的艱辛路程;後學自1974年求道後,耳濡目染、親眼所見、所聞,至今後學所學的莫不師法其精神,免於遺忘在歷史的歲月洪流,蒙昧自己,失了根和精神的底蘊,因為人總是健忘的而越來越疏離,以致失其根而昧於道,真是可惜;故此轉載先賢遺留的故事再現於世,見其文如同見斯人在世,一生的經歷,回憶著辦道的歡樂時光,如同長燃慧炬,能夠照亮我們一生修道的旅程,永遠光明和溫暖,繼續尋找桃花源,再鞭策探索自己,繼續成長。


劉點傳師係彰化縣鹿港鎮人,1942年生,自幼在農村成長,是個青年才俊、善根深厚、刻苦耐勞、努力學習、奮發尚進的好青年。台灣光復後,因經濟蕭條落後,農村子弟紛紛北上謀生與學藝;於民國四十五年在一家鋁製品加工廠做學徒四年,再到茶行工作一直到服兵役,退伍後又回到茶行工作,經老闆介紹到三重埔匏仔寮的味新(味素)公司工作。過了數個月,臨近更仔寮有一位陳壇主在互相聊天時,談到拜拜之事,機緣成熟,引導我去求道,點傳師是陳秀英,得道以後,時常參與聽課,才了解什麼是真理天道、性理真傳、三期應運…等道中禮儀。過了不久公司派我至高雄工作,陳點傳師也介紹我至高雄「天明聖堂」學習、聽課,經過好幾次漸漸對真理天道的奧妙、學修的必要,引發興趣時,經七月之後,又調我至嘉義,因無人引導,無法接觸至聖堂學習的機會,也因公司經營不善結束營業又被調回台北,幾經展轉虔誠的意志,未曾動搖我對道強烈的追求,1968年在偶然的奇緣之下,遇見翁明芳大德(同在更仔寮求道),在聊天中談及天道的殊勝,法喜充滿,志同道合之下,便一同至天生聖堂與蔡盛點傳師結緣,也因此與天生聖堂結下深厚之情緣,學、修、講、傳道至今。

當時天生聖堂道親人力有限,但大家都犧牲奉獻,肯做、肯學習,努力參與道務,不遣餘力;當時有曾珠敏、連素真、阿綢、惠蘭小姐,發心租屋於三重市忠孝路歐太太家樓下來安設「寶果佛堂」,廣渡有緣佛子;有一次「官考」發生在晚上約八時許,正要辦道時,突然被警察包圍臨檢,後學與蔡聰銘大德在屋外,便被警察趕走,在場有林光雄點傳師與道親二、三十人被帶至三和路厚德派出所訊問到深夜才被交保飭回。並由蔡盛點傳師找人與分局長交涉解釋,隔天,蔡盛點傳師因急性盲腸炎入院開刀治療,轉由劉點傳師繼續交涉周旋,數日後再傳林光雄點傳師到分局刑事組訊問,再隔一週又傳連素貞小姐到刑事組說明後即草草結案;感謝上天慈悲,此乃天生聖堂官考之ㄧ。道親等感同深受此激勵,深具信心,繼續普傳,廣渡迷津。

1976年,後學承蒙天恩師德,兩位老前人慈悲與提拔,與蔡聰銘大德同時受領天命,誠惶誠恐,擔負不起責任;然職責所在乃戰戰兢兢的努力學習,推行道務。回憶十餘年間,曾在汕頭街、舊聖堂、板橋、樹林租屋,居無定所,遷來遷去,至1979年在樹林日新街購屋定居,並在隔年安設佛堂以了普渡眾生的心願。

人生無常,世事難以預料,健康是我們的本錢,數年來因糖分的增加未加以注意而產生倂發症,在2008年面臨危及生命,數次進出大醫院與病魔纏鬥,承蒙天恩師德,上天神祇慈悲護庇,感恩如同再生;至2009年夏天病情逐漸好轉,感念今生如同再造,有生之年,怎不能不盡心為天生聖堂戮力以赴,今值天生聖堂五十週年前夕,草草感言,敬祝天生聖堂道務宏展,並期勉全體道親、大德群力護持道場,繼續為白陽萬八聖業的傳承,擔負起玉山道脈,北部道務中心的使命而發揚光大。

然好景不常,一生協助天生推展道務奔波,積勞成疾,舊病復發,於2010年五月二十五日,功圓果滿;蒙母恩召,駕返理域,享壽六十九歲。綜其一生修辦行誼,精神風範,道親永懷,道範長存,永垂綿延,聖業永昭。 


結語 

如今邁向2012年,回憶起上述六位先人,也是我們的點傳師前人輩,開荒天生聖堂,歲不我予,在生命的盡頭,用愛心與堅持,甘願用盡自己最後一分的力量,持續散發著對道的護持,撒播道的種子,艱辛的歷程,半聖半凡實踐著,道德良知、根源的反省;推及至對眾生生命的愛,人格的成就和淑世的理想,就是「我思故我在」對心靈的探索;建立起心靈信仰 ─「求道」─ 心靈的故鄉,自覺的探索。守護著、灌溉著道親們的成長,就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喜悅,雖然在每個時代都有智者,無怨無悔的付出,默默的肩負著,拯救人類思想的重任和使命;他們的精神完美的典範,在信仰之路上我們不斷見證著,融入現實的生活中,帶出信心的力量,真心付出實至而名歸;深藏在每一個人的心房,啟發心智的成長,源源不絕的動力,帶領我們向前航,寫下最後一頁輝煌的歷史,我等道親秉持先人的精神,繼續向前行;並加以發揚光大。

我中華文化淵遠流長,始自黃帝、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武、周公、孔、孟而一貫道蘊藏至弓長、子系;歷久彌新、萬世普傳。於今科學昌明、資訊、網路、雲端…等科技,尚足以使年青學子對宗教信仰,一股熱烈追求的欲望,有增無減,探索自己深層的朝聖之旅;就是我們一貫道弟子窮理盡性、持之以恆,深獲社會好評、政府所稱道;天生聖堂秉持於此,五次的遷徙,仍不足以滿足對「道」洗滌的法喜,眾道親發願始有今日莊嚴的道場,永續傳承我中華文化的特色,和五教聖人的真理,在歷史上、在傳承上,意義深遠;足以啟發人類的心靈思想,使後學感懷,飲水思源,有如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的喜悅;由於先人的同心協力,使得這項傳道的偉大工程繼續不斷的傳衍,我們道親等秉持,「薪火的傳承、緬懷先賢、行者的足跡」;始終如一,至誠所望,也是我們衷心的唯願。共勉之。

後學 楊進田 敬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