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讀《論語》的小小心得 / by 管理員

這些只是後學的感受,也許有錯。

後學是野人獻曝,只是抱持著「如果這有一兩句話是對人家有好處」的想法,想與您分享。或許再次腦力、體悟激盪,可以擦出更多火花。

剛求道時,好多不懂,樣樣要學,一有所悟,心有所感,都令初學者欣喜。

再進階,得同修切磋琢磨、扶持鼓勵,豈不快哉?

而人生無常,因緣聚滅,繁華落盡見真淳,處暗室而不欺,隨時有十目所視、十指所指的戒慎恐懼心態,大概就不會走錯路了。

 

 

《論語‧學而第一》
子曰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

白話文解釋:
學習(效法)後,然後反覆練習,不是令人感到愉快嗎?
有志同道合、可親善的朋友從遠方來,那份快樂,不是察而可見的嗎?
不被人知而不感到生氣,這不就是君子嗎?

讀後感:
從出生到年輕的階段,很多東西是我們所不會的,我們必須學習,還要反覆練習,練習久了,就會熟練,熟悉,才能專業,再加上思考而得的改進辦法,才能晉升專家。年少時的我們,在學得時、在有體悟時,心中自然會升起愉悅的感覺,每當有所得,我們在心裡說:「啊!原來是這樣啊!」那表示我們進步了,有些未通之處通達了。這種學習上的喜悅,只有自己才是最清楚的。

在成長的過程中,我們會遇到很多人,有些人只是一面之緣,有些人成為我們短期的朋友,有些人跟我們相交數十年。年幼時的我們純然潔然,無主見;長大了,經歷了人事上的歷練,我們有了自己的看法。自始至今,很多人在我們身邊來來去去,歲月裡淘選下來的,真的是跟我們能談得來的,是志同道合的,是理念上、觀念上相近,也願意包容彼此的差異、對彼此好,才會成為幾十年的老朋友。這樣的朋友,即使不常聚首,即使分隔很遠,當能相聚,怎不令人感到快樂?有時候,我們在書裡遇到這樣的朋友,也許是讀著李白的詩、蘇東坡的詞,我們心有所感,我們懂得詩人當時的感觸,這樣的知己,穿越了時空的限制,從千百年前的歷史來到眼前,藉由其著作,我們能找到跨越古今的知己,怎不令人雀躍不已?我們在歲月裡學習、在人世中磨練。有幸者,能漸漸在紛雜情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並培養提升自己的能力、體悟出自己待人處世該有的態度、磨練出面對多變世事的情緒管理能力,我們懂得有些原則要堅持,有些態度要守住,有些方向絕對不改變,譬如依仁由義,譬如行善,譬如不違反良心。這些,即使沒有人知道,我們也不宣揚,我們也不生氣,只是內心明瞭這是我們該做的,這是我們為人該有的態度。這樣的人,能有正確的觀念,能行正確的事情,就可以稱之為君子了。原來,《論語》一開始的這句話,就是談我們的人生各階段。從前我只是隨書本上的解釋把它背誦下來,分別理解。如今,歲月送我的禮物,就是理解、體悟的能力更加深刻,我才懂得這句話原來就是我們的人生寫照。教孩子時,我跟孩子侃侃而談,說出如上體會,孩子懂得,可以不像當年的我死記而已。我心裡充滿感恩,歲月對我是如此溫柔寬厚,上天是如此眷顧著我,讓我一路平順地走到現在。
人生,要謙虛地學習,要體悟,再與人分享。
若沒有知己,至少還有天地知我,我必要堅守該守的正道,行該行的路。

本篇文章由 林 穎芝 前賢分享發表日期 2012/03/1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