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~追思~~陳峰永總點傳師生平事略 / by 管理員

 總點傳師,原名介石,由於避諱先總統蔣公名諱,改名峰永,至今仍有親友稱呼原名。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人。生於民國三十三年正月二日。府原來經營漁業,先府君為一船主,育有七子一女,峰永公排行第六,兄弟皆子承父業,唯峰永公於七歲時隨家遷台後,即不再從事漁業。早年家境清寒,困苦可知。但峰永公幼承庭訓,努力向上,樂善好施,溫柔敦厚,好學不倦。因而養成詩禮傳家,勤儉好學的儒學家風。

峰永公自十四歲經由董日福先生認識成大郭柏川教授,為入室弟子,勤學西畫。師識其奇骨獨具,破例未收分文學費,即剩餘顏料亦贈于峰永公使用。盡心提攜不在話下,猶建議出資鼓勵其赴日深造,導演郭宏南邵逸夫皆曾賞識其天份而有納入幕下,成為美術指導之意,惜均因道務為重而婉拒。師以其為純藝術創作之長才,不忍其犧牲在商場。十九歲即開始在畫壇嶄露頭角,十九至二十二歲當兵入伍,在軍中作各種畫作而名聞遐邇,媒體甚至大篇幅報導他的繪畫才華,如俞國基先生所說,他能洗盡學院之俗,以深厚之素描功力,加上性格的注入,呈現生命之美。這是他一生作畫的最好註腳。自轉入宗教後,即一大轉變,創作均以宗教背景為多,尤其對一貫道玉山寶光聖堂的建設相關的創作為多,只偶而參展。曾獲一九七一年南美展市長獎,多次入選全省美展、南美展。各地參展、個展不計其數。台南市文藝作家協會評為中堅畫家,並擔任南美展評審委員。在南台灣為一資深畫家。從艱苦的環境當中能歷練出如此突出的藝術表現,實屬不易。

    峰永公最引人永志難忘之處,是對一貫道的貢獻,民國五十五年,在興毅組台南莊氏佛堂求道,受點傳師成全,五十七年因機緣到寶光玉山王老前人處接線。遂於該年在天法佛堂清口,學道期間騎腳踏車往返於白沙崙陳安南校長處學習四書,風雨無阻,前後四、五年,其毅力可佩。與好友杜春泰一起行道多年,當時接線者多人,其餘的人皆散去,唯峰永公能留下來,終生不改。接線後皆在總號老前人處學習,後來歸屬關帝聖堂。七十五年起始往玉山工作,離家日遠,不克天天關心家事,尤其長年在家守候的妻子,可貴的是峰永公天天甚至三餐必以電話問候妻子,關懷妻小,解決家中困難,非常人所能及。離家工作十五年,其能讓妻子無怨無悔,唯峰永公一人而已。

    玉山的建設從七十五年後殿無極天殿起,就有峰永公的足跡。從洛水神龜河馬負圖,到後殿的每一個細節,都經其籌畫考量、參與監工、動手繪畫圖案,尤其殿內的造型與內涵,融合五教精華與一貫道道義,彰顯一貫傳承的真實義諦,行不言之教,可謂盡善也盡美也。色彩的採用是峰永公最用心也是最難處。因面積大,要做到整體的色彩調和,是藝術家最須用心的地方,尤其百餘公尺高二十餘公尺寬的壁畫,要一眼望盡已是困難,更何況要全面用色而不荒腔走板更難。若論一貫道有無代表作建築,則非玉山莫屬。這是峰永公一大貢獻,也是其最得意的代表作。後殿的落成工作讓峰永公備極辛苦,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工程,都要跟著做到完成。全部的彩畫都是他籌備、鳩工,甚至親自動手繪製。這個佔地幾千坪的龐大工程,能矗立於南橫,成為南瀛八景十勝之一,後殿實佔一地位。這是峰永公的功勞。將屆落成的階段,由於趕工每天睡眠僅兩小時,其鞠躬盡瘁至此,令人感佩。之後還有前殿與靈塔的整修工程,玉佛的安座,都在他的籌畫之下完成。唯一未完成的道統圖,幸有長子典懋克紹其裘,得以成。

峰永公由於積勞過度,自八十九年九月,往大陸九寨溝旅遊返家後,即覺身體不適,頭部有昏眩現象。十月底經台南新樓醫院檢查證實罹患頭部腫瘤。因懸念玉山寶光塔整修工程尚未完成,強忍不適繼續工作四個月,待寶光塔竣工,先靈安座完成,方於九十年一月卅日,赴台北榮總接受手術治療。手術做得很成功,靜養兩個月,於四月初祭祖時,開始赴玉山為祭祖工作籌備。九十年農曆七月十九日曾三度親往大陸視察玉佛雕刻工程。第三次赴大陸返家後,慢慢出現記憶力衰退的現象,但身體並無不適。自此始專心待在家中養病。九十年十二月十六日,身體感覺不適,駐進奇美醫院,十天後又轉新樓醫院,經八天再轉台中中山醫學院接受治療,二十天後因受細菌感染,於九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下午六點卅六分仙逝於台南家中,壽終正寢。

    峰永公一生競競業業,從困苦中求上進;從困難中求解決;從荊棘中開路,從未推諉塞責。勇於承擔,至於完成。其毅力、其擔當、其勇氣、其智慧、其藝術、其忍性、其眼光、其盡瘁,綜觀半世紀之玉山道中人物,無人能出其右,是道門龍象,可為千載典範。

cimny-cheng